典型香气:蜜桃、西柚、葡萄、肉豆蔻、麝香和花朵等
起源:
1882年,来自瑞士图高(Thurgau)的葡萄种植家赫尔曼·米勒(Hermann Muller)在德国培育了米勒-图高(Muller-Thurgau)。为了纪念米勒,德国一名专家将该品种命名为“Muller-Thurgau”。米勒-图高是一个杂交品种,但人们在其双亲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最新的DNA分析结果显示它是雷司令(Riesling)和另一种名为皇家玛德琳(Madeleine Royale)的品种的杂交后代。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米勒-图高的果串较为紧实,果实颗粒大小中等,皮薄。它是一个较为高产的品种,但容易感染霜霉病和白粉病。由于皮薄,该品种也很容易受灰霉菌侵染。而一旦感染一种名为罗特布伦纳(Roter Brenner)的真菌,米勒-图高的产量会受到严重影响。米勒-图高是早熟品种,成熟时间比西万尼(Silvaner)还要早。其葡萄藤比较柔软,容易遭受寒冬的破坏。该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够成熟,且在不同的产区具有不同的表现。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德国
米勒-图高在德国种植广泛。1956年,该品种正式成为德国的法定酿酒品种。20世纪70年代早期,米勒-图高一度取代雷司令成为德国种植最广泛的品种。当时,该品种被用来酿造口感清淡的廉价半甜白葡萄酒,即“圣母之乳(Liebfraumilch)”,并大量出口至世界各地,几乎成为德国葡萄酒的代名词,也给消费者留下“德国葡萄酒就是这种廉价的甜水”的印象。所幸后来德国的葡萄酒生产商纷纷开始重新审视市场,将目光转移到葡萄酒的品质上来。2008年,雷司令在德国的种植面积为22,434公顷,而米勒-图高的种植面积已下降至13,721公顷。
德国的米勒-图高大部分种植在莱茵黑森(Rheinhessen)、法尔兹(Pfalz)、巴登(Baden)和弗兰肯(Franken)产区。其在摩泽尔-萨尔-乌沃(Mosel-Saar-Ruwer)地区的种植面积也达到了1,263公顷。采用米勒-图高酿造的白葡萄酒带有蜜桃、葡萄和类似麝香的芳香,有时还带有花香,但大部分口感松弛,尤其是在加入些许甜储备(Sussreserve)之后。
意大利
米勒-图高在意大利北部的上阿迪杰(Alto Adige)的种植也颇为广泛,该品种在这里的表现相当出色,尤其是那些种植在陡峭多石的高山上的老藤葡萄树,出产的米勒-图高葡萄酒带有矿物风味,精致而又复杂。该品种在特伦托(Trentino)、弗留利(Friuli)和南部的艾米利亚-罗马涅(Emilia-Romagna)也有种植。2000年,米勒-图高在意大利的种植面积约为279公顷。
奥地利
米勒-图高在奥地利的种植面积为2,100公顷,其中三分之二种植在下奥地利(Niederosterreich)产区。该品种在奥地利的种植数量有下降的趋势,但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葡萄区(Weinviertel),那里的米勒-图高葡萄酒价格平易近人,风格清新,适宜早饮。该品种也被用于酿造甜酒,如瓦格拉姆(Wagram)的冰酒。在奥地利,米勒-图高酿造的葡萄酒常带有优雅细致的葡萄果香,伴有精致的花朵和肉豆蔻的气息,清新多汁。入口酸度较低,口感圆润平衡,余味有着优雅的质感。
英国
20世纪50年代,米勒-图高作为早熟、高产且低酸的品种被引进英国。1990年,其种植面积达到巅峰——184公顷,成为当时英国种植最广泛的品种。后来,由于用于酿造起泡酒的霞多丽(Chardonnay)和黑皮诺(Pinot Noir)数量猛增,再加上其抗病性比较弱,2009年,米勒-图高的种植面积下降至70公顷。英国出产的优质米勒-图高葡萄酒通常是半干型的,果味突出,口感柔软。品质较差的通常口感松弛,或带有过多草本风味。
新西兰
20世纪50-60年代,在德国专家赫尔姆特·贝克(Helmut Becker)的建议下,新西兰的葡萄种植者们开始大量种植该品种。到了80年代中期,米勒-图高成为新西兰种植最广泛的品种。但过去15年,该品种在新西兰的数量有所下降,如今种植面积仅为79公顷。新西兰出产的优质米勒-图高葡萄酒通常是半干型的,口感清爽,瓶陈潜力比德国的米勒-图高要好一些。
瑞士
该品种也是瑞士的第二大白葡萄品种,种植面积为487公顷,仅次于莎斯拉(Chasselas),主要种植在北部和东部的德语区。
卢森堡
米勒-图高是卢森堡种植最广泛的品种,种植面积为367公顷。它在当地被称为“Rivaner”,能够酿造出酒体非常轻的葡萄酒。
除了上述国家,米勒-图高在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和美国等国家也有分布。其在匈牙利和捷克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296和1,778公顷。该品种在美国主要种植在俄勒冈州(Ore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