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款
龙谕酒庄

坎贝尔敦(Campbeltown)

坎贝尔敦(Campbeltown)产区位于英国苏格兰(Scotland)的西南部,坐落在琴泰岬半岛(Kintyre Peninsula)的南端,是目前苏格兰最小的威士忌子产区。

历史发展

据文字记载,早在1591年,坎贝尔敦就已经出现了威士忌的足迹。另有记载,在1636年,坎贝尔敦曾用6夸脱的生命之水(即威士忌),当做租金租下了苏格兰低地(Lowlands)产区克罗斯希尔(Crosshill)的一片农场。因此,早在17世纪坎贝尔敦可能就掌握了威士忌的酿造工艺。17-18世纪,为了躲避政府的高额税收,非法蒸馏在苏格兰开始广泛流行,而坎贝尔敦因临近海港并拥有丰富的净水与大麦资源,成为了非法蒸馏和走私的温床。1794年,马希利汉尼(Machrihanish)-坎贝尔敦运河的开通为坎贝尔敦带来源源不断的泥煤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为坎贝尔敦威士忌产业的发展搭桥铺路。而罗伯特·阿莫尔(Robert Armour)于1811年开设的制铜业务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当时许多非法蒸馏厂的蒸馏器就是出自他手。1817年,坎贝尔敦蒸馏厂(Campbeltown Distillery)率先取得了生产许可证,成为坎贝尔敦第一座合法蒸馏厂,但这一做法并没有得到其它蒸馏厂的效仿。直至182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消费税法》(The Excise Act),推行蒸馏许可证制度并大幅度削减蒸馏税率,坎贝尔敦才陆陆续续出现了其它的合法蒸馏厂。1835年,坎贝尔敦合法蒸馏厂的数量高达29座。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坎贝尔敦的威士忌风靡北美和英国等国家,并享有“世界威士忌之都(The Whisky Capital of the World)”的美誉,可谓是盛极一时。

令人唏嘘的是,在快速发展阶段,坎贝尔敦重量不重质,并没有维护好口碑。19世纪下半叶,根瘤蚜虫病摧残了欧洲的葡萄酒产业,先前的葡萄酒市场大量转移至威士忌等烈酒上,而威名在外的坎贝尔敦威士忌更是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市场的高度需求,一些蒸馏厂求成心切,选择偷工减料。因此当时坎贝尔敦威士忌的质量参差不齐,口碑也一落千丈。另外,在世纪之交时,随着斯特拉斯佩铁路(Strathspey Railway)的开通和调和威士忌的兴起,斯佩塞(Speyside)产区芳香优雅的威士忌风格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而风格浓烈的坎贝尔敦威士忌则渐渐被冷落。再加上美国禁酒令(Prohibition)和经济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等因素的影响,坎贝尔敦的威士忌产业盛极而衰,蒸馏厂接二连三地倒闭关门。1935年,坎贝尔敦仅剩云顶(Springbank)和格兰斯柯蒂亚(Glen Scotia)两家蒸馏厂仍在运转,而且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坎贝尔敦都没有新鲜血液出现。更糟糕的是,20世纪末,苏格兰威士忌协会(Scotch Whisky Association)因坎贝尔敦的蒸馏厂数量太少,与协会一个产区至少需3座蒸馏厂的规定相悖,决定取消其作为威士忌产区的地位并将其并入高地(Highlands)产区。为了保住威士忌产区的版图,坎贝尔敦不余遗力地振兴当地的威士忌事业。终于在2004年,在云顶的鼎力相助下,停工75年的格兰吉尔(Glengyle)重新复工,使坎贝尔敦重新以一个产区的身份屹立在威士忌产区的版图上。

坎贝尔敦

图片来源:www.scotch-whisky.org.uk

发展现状

根据苏格兰威士忌协会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坎贝尔敦有且仅有三座蒸馏厂,分别为格兰斯柯蒂亚、云顶以及格兰吉尔。与坎贝尔敦先前泥煤味浓烈的硬汉风格不同,这几家蒸馏厂多呈“中庸之道”。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云顶酒厂。从建立至今,云顶一直由米歇尔家族(Mitchell Family)运营,是苏格兰历史最悠久的酒厂之一。云顶威士忌共有三个系列,分别是:云顶、郎格罗(Longrow)和赫佐本(Hazelburn)。这三个系列风格各异,酒厂主打的云顶系列采用复杂的2.5次蒸馏法,巧妙地平衡了花果芳香与泥煤烟熏味,郎格罗系列的风格趋于泥煤味浓重的艾雷岛(Islay),而赫佐本系列会进行三次蒸馏,口感精致且充满果味。

博芬智能酒柜
拍酒标查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