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酒庄(Vina Ventisquero)位于智利的迈坡谷产区(Maipo Valley),是一家年轻而拥有非常大潜力的家族酒庄。
冰川酒庄由唐·贡柴罗·威尔(Don Gonzalo Vial)创建于1998年,如今隶属于智利最大的食品集团艾格丝蓓(Agrosuper)旗下。“Vina Ventisquero”是西班牙语,酒庄名字的灵感来源于智利南部纯洁、美丽的冰川。冰川酒庄由一支富有有开创性和企业家精神的年轻队伍管理着。在短短十年间,酒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智利排名前十的酒庄之一。冰川酒庄的佳酿已进入世界上最好的五家米其林餐厅(Michelin Starred Restaurants),是新世界酒庄里第一个荣获此殊荣的品牌。
冰川酒庄在迈坡谷(Maipo Valley)、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等产区内拥有9片葡萄园。酒庄葡萄园所处地区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日照充足。园内种植的葡萄品种比较广泛,但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西拉(Syrah)和霞多丽(Chardonnay)4个国际品种为主。铸就酒庄高品质酒款的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还有冰川酒庄优良的酿酒工艺。冰川酒庄的葡萄酒全部在可控温不锈钢发酵罐中发酵,并且使用法国产大橡木桶进行陈酿,在整个过程之力求对环境和葡萄酒的人工干预都降到最低,以酿造最能反映产地风土特色的葡萄酒。
旗下拥有冰川(Ventisquero)、海蓝(Kalfu)、雅利(Yali)等5个品牌,每个品牌的葡萄酒都有各自的鲜明特色,例如海蓝庄园位于智利太平洋海岸边,所产葡萄酒的口感充满海洋的广阔与宏大的特性;雅利庄园位于一片美丽而静谧的湿地旁,雅利庄园的理念在于用风格优雅、质朴的葡萄酒,让生活在喧嚣城市之中的人们,也能拥有一片这样的圣地,可以尽情享受悠闲、寂静的时光。
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距离首都圣地亚哥(Santiago)市180公里(约110英里),位于拉佩尔(Rapel)产区的最南端,是智利最有名的葡萄酒产区之一。2005年,美国杂志《葡萄酒爱好者》(Wine Enthusiast)把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评为“年度葡萄酒产区(Wine Region of the Year)”。谷内大部分酿酒厂都集中在山谷中央,虽然新的种植园已翻山越岭延伸至面向太平洋的西疆。
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阳光充足,年降雨量为592毫米(约23.2英寸)。正如智利大多数产区一样,太平洋对空加瓜谷产区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廷格里里卡河(Tinguiririca River)是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内重要的河流。河流从安第斯山脉的高峰卷着冰雪融水流入到山谷和谷内下区的葡萄园中,运来了淤泥和黏土,为葡萄种植创造出理想的自然条件。产区内的土壤由沉积碎石和沉积物构成,蕴含着丰富的矿物质。
1996年,第一条智利葡萄酒之路在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建成,著名的酒厂如拉珀斯托(Lapostolle)、卡萨席尔瓦(Casa Silva)、蒙特斯(Montes)、劳拉•哈特维希(Laura Hartwig)、雅特尚(Estampa)和蒙嘉斯(Montgras)全向旅游者们敞开了门户。Ruta I-50是一条南北朝向的高速公路,位于泛美公路(Panamericana)和太平洋之间。从2001年以来,它就被称为“葡萄酒之路(Carretera del Vino)”。
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酿造的葡萄酒通常出现在全球最佳葡萄酒排行榜的前列,因其醇厚的赤霞珠(Cabernet)、佳美娜(Carmenere)、西拉(Syrah)和马尔贝克(Malbec)葡萄酒而倍受赞誉。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的子产区阿伯特谷(Apalta)生产出了著名的克洛斯•阿伯特(Clos Apalta)和蒙德斯富乐(Montes Folly Syrah),此外还有维斯卡斯(Los Vascos)。
圣克鲁兹镇(Santa Cruz)是参观这个产区酒厂的最佳起点,除了酒厂之外,产区内还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比如晖科庄园(Hacienda Huique),它以前是智利总统的避暑胜地,整个庄园模拟了18世纪的建筑风格;又比如“葡萄酒火车(Tren del Vino)”,它用蒸汽来驱动火车前行,在一座座酒庄中穿越而过,给人们提供产区中最优质的葡萄酒。圣克鲁兹宾馆(Santa Cruz)是智利最得人心的宾馆之一,它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艺术风格,宾馆附属的科尔查瓜(Colchagua)博物馆是游客到智利旅游的必经之地。这座博物馆内有着这个国家最大的私人收藏,其中囊括了整个智利的历史和传统。
典型香气:蓝莓、黑莓、黑加仑、草莓、樱桃、巧克力和烟草等。
起源:
佳美娜(Carmenere)是一种历史十分悠久的葡萄品种,原产于法国吉伦特省(Gironde)。关于佳美娜的记录最早是在1783年4月的贝尔热拉克(Bergerac)。当时人们称其为“Carmeynere”。根据达雷(Daurel)所称,在18世纪早期,该品种曾被广泛地种植在梅多克(Medoc)的葡萄园里,与品丽珠(Cabernet Franc)都是当地声名显赫的品种,两者还经常被混淆。经DNA鉴定,佳美娜是品丽珠与大卡本内(Gros Cabernet)自然杂交的结果。如今,大卡本内已经不再被种植。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佳美娜生命力极为旺盛,可在贫瘠的土壤,比如沙土中生长。其果实颗粒很小,呈深蓝色。由于容易坐果不良,且其根部易受感染,所以佳美娜的产量很低。用佳美娜酿制的葡萄酒颜色深浓、酒体饱满、品质极佳。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法国
18世纪时,佳美娜曾被广泛种植于法国西南部的梅多克(Medoc)产区,但由于其产量太低,19世纪时人们纷纷放弃了种植。如今,梅多克只有约21公顷的土地种植着佳美娜,一般用于混酿。但在21世纪初,佳美娜的单品酒(Varietal)也曾出现在了波尔多的市场上。
意大利
据2000年数据统计,意大利约有45公顷的土地种植着佳美娜,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但事实上佳美娜的种植面积远不止45公顷,因为意大利的许多种植者发现,当地被误认为是品丽珠的葡萄品种,其实是佳美娜。
美国
佳美娜主要种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产区,2009年数据显示其种植面积为57公顷。在当地,受加州的梅里蒂奇联盟(Meritage Alliance)监管,佳美娜主要与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丽珠和味而多(Petit Verdot)一同混酿,具有波尔多混酿的风格。
智利
19世纪末,佳美娜从法国传入了智利。如今,智利是世界上最大的佳美娜种植区。1994年,经DNA证实,在智利大量被误认为是梅洛(Merlot)的葡萄实际上是佳美娜,到2008年为止,佳美娜在智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7,054公顷。受益于当地温暖干燥的气候,佳美娜在智利的成熟期放缓,比赤霞珠更晚熟。若是在其未完全成熟时采摘,酿制出的葡萄酒则会带有明显的青椒和草本风味。若是在刚刚成熟时采摘,葡萄酒会带有红色莓果、黑胡椒和番茄的味道。若采摘时葡萄已经完全成熟,那么葡萄酒则会带有黑莓、蓝莓以及巧克力和咖啡的气息。
中国
佳美娜于19世纪传入中国,被改名为“Cabernet Gernischt”,后名为蛇龙珠。产于中国的佳美娜风味常与品丽珠相似,带有草本气息,质地则与赤霞珠相近。佳美娜主要种植在中国山东和东北偏南的一些地区,据2009年数据显示,种植总面积约为1,218公顷。
典型香气:黑李子、红李子、蓝莓、桑椹、紫罗兰、松露、甘草和胡椒等
起源:
西拉(Syrah)起源于法国罗讷河谷(Rhone)北部,主要在埃米塔日(Hermitage)和罗第丘(Cote-Rotie)产区。西拉在文献中最初以“Sira de l’Hermitage”和“Serine”出现,“Syrah”一词就来源于“Serine”,在印欧语系中“Ser”意指“很长一段时间”,寓意该品种属于晚熟的葡萄品种。DNA研究显示,西拉实际上是白梦杜斯(Mondeuse Blanc)和杜瑞莎(Dureza)自然杂交的后代,与黑皮诺(Pinot Noir)、黑梦杜斯(Mondeuse Noire)和维欧尼(Viognier)也存在亲属关系,西拉和杜瑞夫(Durif)杂交能产生佩露西(Peloursin)葡萄。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西拉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葡萄品种,果小而且在成熟后会很快萎缩,成熟期短,春季要防大风天气,易得萎黄病,在收获季节要防螨类虫和灰霉病。此外,还有一种“西拉病”,是指在葡萄叶变红时,嫁接处出现肿胀和裂痕最终导致葡萄树死亡。由西拉酿造的葡萄酒单宁柔和,带有皮革、甘草和黑胡椒的气息,如果果实过熟,酿造的酒款会有黑巧克力、梅干和烤橡胶的味道。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至20世纪晚期,西拉主要分布于罗讷河谷和澳大利亚(澳洲称“Shiraz”),此外,美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瑞士等国的种植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法国
在西拉的故乡——北罗讷河谷,很多葡萄农会将小西拉(Petite Syrah)和大西拉(Grosse Syrah)区别开来。这里所称的“小西拉”并不是南北美所种植的小西拉(Petite Sirah),而是西拉品种中果实较小、品质优异的那一部分葡萄的总称,而大西拉则是果实较大、风味较淡的西拉的总称,大西拉的风味凝练程度不及小西拉,酚类物质含量较少。西拉中花青素(Anthocyanin)的含量比佳丽酿(Carignan)要高40%,因而西拉葡萄酒也非常适合使用橡木桶进行陈酿,当西拉葡萄完全成熟时,使用全新的橡木桶也没有任何问题。
截至2009年,西拉在法国的种植面积为68,587公顷,成为继梅洛(Merlot)和歌海娜(Grenache)之后法国第三大红葡萄品种,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南部。埃米塔日和罗第丘所产的西拉葡萄酒是典型代表,该葡萄酒以其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劲活力著称。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在歌海娜葡萄酒的混酿中加入西拉来赋予葡萄酒更长的生命力,不过,这种混酿在朗格多克- 露喜龙(Languedoc-Roussillon)产区更为流行。无论是地区餐酒(VDP)还是法定产区葡萄酒(AOC),在朗格多克-露喜龙都可以使用西拉这种官方允许的改良品种来提升葡萄酒的结构。1993年,朗格多克-露喜龙产区的西拉葡萄种植面积为24,000公顷,到了2009年,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到了43,163公顷,与罗讷河谷北部的西拉葡萄酒相比,这里生产的葡萄酒风格更加柔和,果香更加丰富,口感更加柔顺。在北罗讷河谷,西拉很少同其他葡萄品种进行混酿,但是在南罗讷河谷,西拉通常与歌海娜、慕合怀特(Mourvedre)或者是佳丽酿进行混酿。而在普罗旺斯(Provence),澳大利亚式的混酿方式,即西拉与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混酿的做法非常普遍。
意大利
1899年,西拉从法国蒙彼利埃(Montpellier)被引进到意大利皮埃蒙特(Piemonte),此后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达到了5,357公顷,该品种主要分布于托斯卡纳(Tuscany)南部的科托纳(Cortona)。
澳大利亚
西拉(当时被称作“Scryas”)可能是在1832年由詹姆斯·布斯比(James Busby)从法国蒙彼利埃(Montpellier)带到了澳大利亚,并且迅速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大面积种植。目前西拉已经成为了澳大利亚最为主要的红葡萄品种。截至2008年,在澳大利亚的种植面积达到了43,977公顷,主要集中在内陆产区,如河地(Riverland)、墨累河岸(Murray-Darling)和滨海沿岸(Riverina),这些产区生产大量风格甜美、酒体轻盈的红葡萄酒。此外,在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迈拉仑维尔(McLaren Vale)、库拉瓦拉(Coonawarra)、猎人谷(Hunter Valley)和克莱尔谷(Clare Valley)都有种植,其中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的种植面积为5,281公顷,这里有不少老藤西拉,酿造的葡萄酒口感集中,带有香料风味,陈年潜力强。
美国
西拉在美国的种植区域主要位于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华盛顿州(Washington)和俄勒冈州(Oregon)。2010年,西拉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种植面积到达了15,091公顷,通常用于与其他罗讷河谷品种混酿。1999年,华盛顿州的西拉葡萄酒产量还非常低,但是6年之后,该州很多著名的葡萄酒厂都已经开始酿造西拉葡萄酒,另外还有很多的新酒厂也选择了西拉,西拉葡萄酒很快就在华盛顿州流行起来。到了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了1,256公顷,仅次于赤霞珠和梅洛。俄勒冈州的气候虽然不像加州和华盛顿州那般适合西拉,但是该品种的种植面积也有572公顷(截至2008年)。
瑞士和西班牙
西拉在瑞士的瓦莱斯(Valais)的种植获得了意外的成功,特别是在该产区内一座阳光充足的村庄——莎莫松(Chamoson),这里的人们充分应用了罗讷河谷的传统葡萄种植技术。瓦莱斯的西拉葡萄酒风味凝练,口感成熟。另外,西班牙的西拉种植面积在2008年就达到了16,568公顷,其中比较著名的产区有多乐多(Toledo)和曼设拉(Manchuela)。
南非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非的西拉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1995年西拉在南非的种植面积仅仅占葡萄总种植面积的1%,但是到了2008年,面积达到了9,907公顷。这里的西拉葡萄酒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
智利和阿根廷
智利的西拉种植颇具潜力,到了2008年,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370公顷,主要位于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产区,这里的西拉葡萄酒香气浓郁,口感丰富。西拉在智利的成功也因此刺激了阿根廷的葡萄种植者,1990年西拉葡萄在阿根廷的种植面积仅有1,000公顷,但是2008年便扩大到了12,960公顷,主要分布在门多萨(Mendoza)产区。
新西兰
新西兰大部分地区都因为太冷而不适合种植西拉葡萄,但是在北岛也有西拉葡萄园,主要集中在霍克斯湾(Hawke's 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