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墨西哥是美洲生产葡萄酒历史最悠久的国家,1597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传教士将欧洲的葡萄品种带到南美洲,最早在墨西哥北部科阿韦拉州栽种。
1699年,西班牙国王曾经颁布法令禁止墨西哥生产葡萄酒,这项禁令一直持续到1810年才得以废除。十九世纪中期,有人利用嫁接的技术将欧洲葡萄品种移植到美洲葡萄植株上,利用美洲葡萄的免疫力来抵抗根瘤蚜的病虫害,至此墨西哥葡萄酒业才又逐渐发展起来。到1890年时,墨西哥有些地区的葡萄酒生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1910年墨西哥革命时,大部分葡萄酒厂被反政府武装所摧毁,使得墨西哥葡萄酒产业又经历了一次大劫难。在这之后,葡萄酒产业逐步恢复和发展,如今,墨西哥葡萄酒已出口到世界38个国家,许多产品还获得过国际大奖。
气候:
墨西哥多数地区的气候都较为温和:Baja产区冬季潮湿,夏季温暖干燥,还伴有海洋微风;而Parras Valley产区虽处在沙漠地区,但由于海拔高度达到1,500米,因此拥有独特的微气候,白天温暖,夜间凉爽,湿度较低,十分适合葡萄种植。而Zacatecas多数葡萄园位于Ojocaliente和Valle de la Macarena市的辖区内,冬季非常凉爽,夏季也较为凉爽,再加上较湿的黏土,非常利于葡萄的快速成熟,并使其具有较高的含糖量。
墨西哥降雨量较低,最干燥的区域有时年降雨量仅8英寸(200毫米),因此需要实施灌溉。
葡萄品种:
美洲本来并没有当地品种,所以墨西哥一般采用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国际品种酿制葡萄酒。主要的红葡萄品种为Cabernet Sauvignon和Merlot,以及美国品种Zinfandel、Black Spanish和Lenoir。白葡萄品种则主要为Colombard、Chenin Blanc、Semillon和Chardonnay。
葡萄酒特色:
墨西哥葡萄酒香气浓郁,酒体丰满,十分成熟。有些品牌的葡萄酒品质十分优异,并在国际评比上获得过金奖,如Santo Tomas, Monte Xanic, L.A. Cetto, Chateau Camou and Casa de Piedra。
子产区:
1、Baja California
Baja California是墨西哥西北部的一个州,是墨西哥的核心葡萄酒产区。该产区位于Baja California半岛的北部,东侧是太平洋,西侧是加利福尼亚湾。
Baja冬季潮湿,夏季温暖干燥,还有海洋微风,特别适宜种植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相同的葡萄品种。这里多数的葡萄树是由当年的西班牙殖民者引进的。该国90%的葡萄酒产自Baja California的北部。
Ensenada是Baja California产区的中心。Guadalupe、Calafia、Santo Tomas、San Vicente和San Antonio de las Minas山谷是Baja California的主要种植区域,位于盖州的西北海岸上。这是因为Sierra de Baja California将半岛分成南北两半,导致其两侧迥然不同的气候:东部是Sonora Desert,根本不适合栽培葡萄;西部的太平洋海岸是半干旱气候和地中海气候,适合种植葡萄;而中部的山脉高达10,000英尺(3,000米),气候较为凉爽,略显潮湿,能够承载少数的酿酒厂。
2、Parras Valley
Parras Valley是位于墨西哥中北部Sierra Madre Oriental山区的一个小产区。该山谷只是墨西哥酿酒产业的一小部分,但它所起到的历史作用却非常大。美洲最老的酿酒厂Casa Madera就在这个产区。葡萄树就是从这里向北传入了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向南传入了智利。
Parras Valley虽处在沙漠地区,但由于海拔高度达到1,500米,因此拥有独特的微气候,白天温暖,夜间凉爽,湿度较低,能够预防虫害和真菌疾病;这里的昼夜温差为12℃,十分有利于葡萄的生长。Parras Valley的年降雨量较低,必须实施灌溉,而山里的泉水则为其提供了足够的水分。
在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之前,这里是没有酿酒用的葡萄树的,目前所有的酿酒葡萄都源自欧洲。这里有一部分的葡萄树是当年西班牙殖民者于16世纪引进美洲的葡萄树的后代,还有一部分则是近期从欧洲或者加利福尼亚运过来的。墨西哥本土的葡萄很少能用来酿酒,所以现在的酿酒葡萄多为来自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品种。该山谷主要出产用Bordeaux品种——Cabernet Sauvignon、Shiraz、Merlot和Tempranillo酿制红葡萄酒,而白葡萄酒主要用Colombard、Chenin Blanc、Semillon和Chardonnay酿制。
典型香气:覆盆子、红醋栗、蓝莓、樱桃、玫瑰、紫罗兰、松露、烟熏、巧克力和胡椒等
起源:
内比奥罗(Nebbiolo)是意大利著名的红葡萄品种,以酿制酒龄长、口感细腻的葡萄酒著称。该品种原产于意大利西北部的皮埃蒙特(Piemonte)产区,是该产区最为独特和卓越的葡萄品种。
通过DNA检测发现,粉红内比奥罗(Nebbiolo Rose)不是内比奥罗的克隆品种,而是一种独特的品种。不过,有证据显示粉红内比奥罗与内比奥罗是亲子关系。内比奥罗与皮埃蒙特的一些传统葡萄品种,如弗雷伊萨(Freisa)、维斯琳娜(Vespolina)和巴比拉斯科(Bubbierasco),以及瓦尔泰利纳(Valtellina)的一些传统葡萄品种,如莫拉同(Negrera)和罗素拉(Rossola),均存在亲子关系。内比奥罗的真正起源仍是个谜,不过有证据显示它可能起源于皮埃蒙特或伦巴第(Lombardy)。此外,由于弗雷伊萨与维欧尼(Viognier)可能存在亲子关系,因此内比奥罗与维欧尼可能是堂兄弟关系。有人推测内比奥罗的名字来源于“Nobile”或“Noble”,但更可能是来源于“Nebbia”或“Fog”即烟雾——皮埃蒙特的采收季节时常出现的天气。
内比奥罗三种主要的克隆品种分别是:“Lampia”、“Michet”和“Bolla”。其中,“Bolla”曾一度广为种植,但日前关注度正日益下降;“Michet”实际上是“Lampia”感染能导致葡萄茎分叉的病毒后演变出的一种葡萄品种。“Miche”t的葡萄串比较小,产量也不高,但香气和风味都尤为浓郁,不过该品种对不同土壤的适应性较差。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内比奥罗属于皮薄粒小的品种,因此使用它酿制的葡萄酒颜色较浅。但得益于果皮较硬,因此抗霜性与抗病性不错。果实接近成熟的时候,表皮会形成一层类似薄雾的白霜,再加上其名字的源语言“内比亚(Nebbia)”在皮埃蒙特语中意为“雾”,因而也被称为“雾葡萄”。
内比奥罗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相比于皮埃蒙特其他的葡萄品种,内比奥罗生长周期相当长,早早发芽、却较晚收获,采收期通常要到10月中到10月底。由于内比奥罗开花早,葡萄园的选址也必须避开春天霜冻频发的地区。
内比奥罗对光照与土壤的要求相当高。为了积累糖分、凝聚风味,达到满意的成熟度,它需要充足的光照,因此最佳的种植位置是向阳的葡萄园。在内比奥罗的家乡皮埃蒙特,最为优质的内比奥罗葡萄一般种植在海拔250-450米,朝向西南面的山坡上,以保证内比奥罗在成熟期获得足够的光照。内比奥罗对土壤的类型也有偏好。石灰泥质土壤中培育出的葡萄品质上佳,沙质土次之。另外,土壤的排水性与土质中镁与钾的含量也十分关键。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内比奥罗起源于意大利,酿制的葡萄酒如巴罗洛(Barolo)和巴巴莱斯科(Barbaresco),品质极为出众,这促使世界各地相继尝试种植内比奥罗。内比奥罗酿制的葡萄酒色泽浅淡,单宁紧致,酸度偏高,散发着焦油与玫瑰的香气。内比奥罗葡萄酒颇具陈年潜力,陈年之后,酒色渐渐变成橘色,并逐渐演化出紫罗兰、焦油、草本、松露等香气,细腻而富于变化。内比奥罗葡萄酒还是调制小法国(Franciacorta)鸡尾酒的原料。威尼托(Veneto)产区内富有创新精神的酿酒师朱塞佩·昆达维尼(Giuseppe Quintarelli)就是使用内比奥罗酿制出了瑞西欧托(Recioto)风格的葡萄酒。近数十年内,内比奥罗的总种植面积不断下降,到2000年为止,这一面积已不足5,000公顷(12,700英亩)。
意大利
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曾将库内奥省(Pollenzo)当作是顶级内比奥罗葡萄酒的出产之地。据相关资料推测,罗埃洛(Roero)地区的卡纳尔·阿尔巴(Canale d'Alba)在1303年首次准确地提及到了该品种。柏图斯·克雷桑迪(Petrus de Crescentiis)在1304年指出内比奥罗葡萄酒令人愉悦,品质极佳。拉梦罗(La Morra)1431年颁布的公共法规再次证明在早期人们就十分看重这个十分优质的葡萄品种。法规中的相关内容如下:对于随意砍伐内比奥罗葡萄树的人,将会处以大量的罚款,而对于那些惯犯,甚至会处以砍断右手的惩罚甚或绞刑。
步入现代的皮埃蒙特用一种更具体、更实在的方式表达了它对内比奥罗葡萄的尊重。该产区只将内比奥罗种植在一些经过挑选的区域内,用该葡萄酿制的葡萄酒总产量很少超过12,500,000升,仅占该产区葡萄酒总产量的3%。这一产量还不到巴贝拉(Barbera)葡萄酒年产量的1/15。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内比奥罗只在塔纳罗(Tanaro)河右岸的阿尔巴(Alba)北部和南部的石灰岩土壤上才有最出色的表现。在这里,以内比奥罗为主要原料的葡萄酒可以呈现出最复杂的香气和极浓郁的风味,这些香气和风味刚好可以与其较高的酸度和丰富的单宁相平衡。从历史上看,在纳瓦拉(Novara)和维切利(Vercelli)丘陵区,内比奥罗的种植面积更为广泛,但20世纪50年代的意大利工业革命使得葡萄园面积急剧下降,内比奥罗的种植面积也随之减少。
在纳瓦拉和维切利境内的赛西亚(Sesia)河两岸的丘陵区,内比奥罗种植在土壤类型各异的地方,用于酿制品质较好的葡萄酒。在这里,内比奥罗被称为“Spanna”,通常与口感更柔顺的维斯琳娜(Vespolina)或伯纳达(Bonarda)葡萄混酿。
阿尔巴的内比奥罗(Nebbiolo d'Alba)产区所使用的内比奥罗是一种性情更温和的内比奥罗葡萄变种,主要生长在塔纳罗河左岸的罗埃洛地区。该地区主要是沙质土壤,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出产的葡萄酒品质可谓是蒸蒸日上,不过这里出产的葡萄酒没有巴罗洛和巴巴莱斯科葡萄酒中经典的焦油味。
内比奥罗有着“Picutener”之称,在瓦莱塔奥斯塔(Valle d'Aosta)交界且面积狭小的DOC克里玛(Carema)产区、多纳(Donnaz)产区以及瓦尔泰利纳(Valtellina)内的伦巴第皆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在伦巴第产区,内比奥罗也被称为“Chiavennasca”,其品质甚至不逊于皮埃蒙特所产。克里玛、多纳和伦巴第这三个产区地处亚高山地带,气候凉爽,酿制出的葡萄酒酒体适中,单宁紧致,酸味十足;在气候稍温暖的年份里,葡萄的成熟度会更好,酿制出的葡萄酒会更受推崇。
除上文中所提及的地区以外,意大利其他地区几乎不种植内比奥罗。
意大利以外的地区
世界各地的葡萄种植者都在尝试种植内比奥罗,但常因缺乏该品种特有的芳香而告终。不过,内比奥罗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华盛顿州(Washington State)以及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Victoria)的国王谷(King Valley)表现出较大的潜力。在阿根廷(Argentina),内比奥罗的种植面积达几百公顷,主要分布在圣胡安河(San Juan)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