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哥斯(Aragonez)的外文名有时也被写作“Aragonez”,它是西班牙红葡萄品种丹魄(Tempranillo)在葡萄牙阿连特茹(Alentejo)产区内的主要叫法,在该产区,它还可称作红阿拉哥斯(Tinta Aragoneza)。该品种酿制的红葡萄酒口感尤为浓缩,颜色深浓,从风格上来说,与杜罗河(Douro)产区出产的罗丽红(Tinta Roriz)葡萄酒类似,有时还与杜奥(Dao)产区的红阿瑞图(Arinto Tinto)及塞图巴尔(Setubal)产区的红圣地亚哥(Tinta de Santiago)相似。
典型香气:黑李子、红李子、蓝莓、桑椹、紫罗兰、松露、甘草和胡椒等
起源:
西拉(Syrah)起源于法国罗讷河谷(Rhone)北部,主要在埃米塔日(Hermitage)和罗第丘(Cote-Rotie)产区。西拉在文献中最初以“Sira de l’Hermitage”和“Serine”出现,“Syrah”一词就来源于“Serine”,在印欧语系中“Ser”意指“很长一段时间”,寓意该品种属于晚熟的葡萄品种。DNA研究显示,西拉实际上是白梦杜斯(Mondeuse Blanc)和杜瑞莎(Dureza)自然杂交的后代,与黑皮诺(Pinot Noir)、黑梦杜斯(Mondeuse Noire)和维欧尼(Viognier)也存在亲属关系,西拉和杜瑞夫(Durif)杂交能产生佩露西(Peloursin)葡萄。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西拉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葡萄品种,果小而且在成熟后会很快萎缩,成熟期短,春季要防大风天气,易得萎黄病,在收获季节要防螨类虫和灰霉病。此外,还有一种“西拉病”,是指在葡萄叶变红时,嫁接处出现肿胀和裂痕最终导致葡萄树死亡。由西拉酿造的葡萄酒单宁柔和,带有皮革、甘草和黑胡椒的气息,如果果实过熟,酿造的酒款会有黑巧克力、梅干和烤橡胶的味道。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至20世纪晚期,西拉主要分布于罗讷河谷和澳大利亚(澳洲称“Shiraz”),此外,美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瑞士等国的种植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法国
在西拉的故乡——北罗讷河谷,很多葡萄农会将小西拉(Petite Syrah)和大西拉(Grosse Syrah)区别开来。这里所称的“小西拉”并不是南北美所种植的小西拉(Petite Sirah),而是西拉品种中果实较小、品质优异的那一部分葡萄的总称,而大西拉则是果实较大、风味较淡的西拉的总称,大西拉的风味凝练程度不及小西拉,酚类物质含量较少。西拉中花青素(Anthocyanin)的含量比佳丽酿(Carignan)要高40%,因而西拉葡萄酒也非常适合使用橡木桶进行陈酿,当西拉葡萄完全成熟时,使用全新的橡木桶也没有任何问题。
截至2009年,西拉在法国的种植面积为68,587公顷,成为继梅洛(Merlot)和歌海娜(Grenache)之后法国第三大红葡萄品种,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南部。埃米塔日和罗第丘所产的西拉葡萄酒是典型代表,该葡萄酒以其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劲活力著称。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在歌海娜葡萄酒的混酿中加入西拉来赋予葡萄酒更长的生命力,不过,这种混酿在朗格多克- 露喜龙(Languedoc-Roussillon)产区更为流行。无论是地区餐酒(VDP)还是法定产区葡萄酒(AOC),在朗格多克-露喜龙都可以使用西拉这种官方允许的改良品种来提升葡萄酒的结构。1993年,朗格多克-露喜龙产区的西拉葡萄种植面积为24,000公顷,到了2009年,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到了43,163公顷,与罗讷河谷北部的西拉葡萄酒相比,这里生产的葡萄酒风格更加柔和,果香更加丰富,口感更加柔顺。在北罗讷河谷,西拉很少同其他葡萄品种进行混酿,但是在南罗讷河谷,西拉通常与歌海娜、慕合怀特(Mourvedre)或者是佳丽酿进行混酿。而在普罗旺斯(Provence),澳大利亚式的混酿方式,即西拉与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混酿的做法非常普遍。
意大利
1899年,西拉从法国蒙彼利埃(Montpellier)被引进到意大利皮埃蒙特(Piemonte),此后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达到了5,357公顷,该品种主要分布于托斯卡纳(Tuscany)南部的科托纳(Cortona)。
澳大利亚
西拉(当时被称作“Scryas”)可能是在1832年由詹姆斯·布斯比(James Busby)从法国蒙彼利埃(Montpellier)带到了澳大利亚,并且迅速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大面积种植。目前西拉已经成为了澳大利亚最为主要的红葡萄品种。截至2008年,在澳大利亚的种植面积达到了43,977公顷,主要集中在内陆产区,如河地(Riverland)、墨累河岸(Murray-Darling)和滨海沿岸(Riverina),这些产区生产大量风格甜美、酒体轻盈的红葡萄酒。此外,在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迈拉仑维尔(McLaren Vale)、库拉瓦拉(Coonawarra)、猎人谷(Hunter Valley)和克莱尔谷(Clare Valley)都有种植,其中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的种植面积为5,281公顷,这里有不少老藤西拉,酿造的葡萄酒口感集中,带有香料风味,陈年潜力强。
美国
西拉在美国的种植区域主要位于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华盛顿州(Washington)和俄勒冈州(Oregon)。2010年,西拉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种植面积到达了15,091公顷,通常用于与其他罗讷河谷品种混酿。1999年,华盛顿州的西拉葡萄酒产量还非常低,但是6年之后,该州很多著名的葡萄酒厂都已经开始酿造西拉葡萄酒,另外还有很多的新酒厂也选择了西拉,西拉葡萄酒很快就在华盛顿州流行起来。到了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了1,256公顷,仅次于赤霞珠和梅洛。俄勒冈州的气候虽然不像加州和华盛顿州那般适合西拉,但是该品种的种植面积也有572公顷(截至2008年)。
瑞士和西班牙
西拉在瑞士的瓦莱斯(Valais)的种植获得了意外的成功,特别是在该产区内一座阳光充足的村庄——莎莫松(Chamoson),这里的人们充分应用了罗讷河谷的传统葡萄种植技术。瓦莱斯的西拉葡萄酒风味凝练,口感成熟。另外,西班牙的西拉种植面积在2008年就达到了16,568公顷,其中比较著名的产区有多乐多(Toledo)和曼设拉(Manchuela)。
南非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非的西拉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1995年西拉在南非的种植面积仅仅占葡萄总种植面积的1%,但是到了2008年,面积达到了9,907公顷。这里的西拉葡萄酒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
智利和阿根廷
智利的西拉种植颇具潜力,到了2008年,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370公顷,主要位于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产区,这里的西拉葡萄酒香气浓郁,口感丰富。西拉在智利的成功也因此刺激了阿根廷的葡萄种植者,1990年西拉葡萄在阿根廷的种植面积仅有1,000公顷,但是2008年便扩大到了12,960公顷,主要分布在门多萨(Mendoza)产区。
新西兰
新西兰大部分地区都因为太冷而不适合种植西拉葡萄,但是在北岛也有西拉葡萄园,主要集中在霍克斯湾(Hawke's Bay)。
起源:
19世纪50年代,在法国埃罗省(Herault)的一个酒庄,亨利·北塞(Henri Bouschet)将歌海娜(Grenache)与小北塞〔Petit Bouschet,亨利的父亲将染色葡萄与阿拉蒙(Aramon)杂交产生的葡萄品种〕杂交,先后培育出了紫北塞(Alicante Bouschet)、紫北塞1号、2号、5号、12号等多个品种。到19世纪末,只有紫北塞这一最高产的品种流传下来。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紫北塞是一个高产、分布广的葡萄品种,其叶子带有独特的紫色斑点,表皮厚,果肉呈红色,花期和中熟期都较早。紫北塞对白粉霉病抗病性强,但易受霜霉病侵害,种植期间要防霜冻、大风和干旱天气,剪短枝。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法国
在19世纪80年代法国葡萄园经历了根瘤蚜病的灾害后,紫北塞的种植面积猛增,但是由于高产的特性,该品种种植面积在20世纪末减少到15,769公顷,到2008年,其种植面积约为5,680公顷。该品种的种植区域主要在法国南部,如朗格多克-露喜龙(Languedoc-Roussillon)产区,北部的汝拉(Jura)和卢瓦尔河谷(Loire Valley)产区也有种植。用紫北塞酿造的葡萄酒颜色深邃、单宁柔软、果香突出。
西班牙
虽然紫北塞的起源地在法国,但是西班牙的种植面积却远远超过它的老家,2008年,该葡萄品种的种植面积约为22,251公顷,主要分布在卡斯蒂利亚-拉曼恰(Castilla La Mancha)、加利西亚(Galicia)和瓦伦西亚(Valenciana)产区。
葡萄牙
紫北塞在20世纪50年代被引进到葡萄牙,此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2010年,达到了2,201公顷。
除了以上地区,紫北塞在意大利托斯卡纳(Tuscany)产区、土耳其、美国产酒区均有种植。其中美国种植面积约1175公顷,主要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
典型香气:深色水果、肉桂、丁香和橡木
起源:
特林加岱拉(Trincadeira)在葡萄牙有许多不同的别名,一般认为其起源地为里斯本(Lisboa)北部的欧斯特(Oeste)地区。在那里,特林加岱拉展现出了很高的克隆多样性。在该品种的众多名字中,流传最广的便是“Trincadeira”,这也是人们最常使用的称呼。不过,在官方注册的目录上,特林加岱拉的名字是“Tinta Amarela”,意为黑黄色,指代该葡萄品种成熟时黄色的嫩芽和黑色的果皮。由于其形象地描述了特林加岱拉的特点,这个名字是众多别名中较常见的一个。
值得注意的是,“Trincadeira”不仅仅指代特林加岱拉一个葡萄品种。它同时还是卡斯特劳(Castelao)、塔玛里(Tamarez)和塔佳迪拉(Trajadura)的别名。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特林加岱拉与拉米斯科(Ramisco)和舍西亚尔(Sercial)这两种葡萄在遗传基因上非常相似,前者来自科拉尔(Colares)地区,后者来自马德拉(Madeira)。而特林加岱拉与名字相像的特林卡迪拉(Trincadeira das Pratas)没有任何联系。
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
与其他葡萄相比,特林加岱拉需要更精心的照料。在葡萄生长过程中,需要细心修剪以保持其生长活力和果实产量的平衡。与此同时,该品种也很容易感染各种真菌疾病,诸如白粉病、灰霉病以及最为严重的酸腐病。
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
在葡萄牙,特林加岱拉是一个颇受欢迎的葡萄品种,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它的全国种植面积为14,220公顷,在各个产区都有分布。不过,最重要的产区是阿连特茹(Alentejo)、杜罗河(Douro)和特茹(Tejo)。
特林加岱拉虽然不易种植,但这丝毫没影响人们对它的热情。这主要是因为,当特林加岱拉的产量得到控制且果实能达到充分成熟时,用它酿制的葡萄酒质量极高,有着良好的骨架,饱满的酒体和精致的风味。上好的特林加岱拉葡萄酒会散发着馥郁的深色水果香味以及肉桂和丁香等香料气息,口中的单宁也会非常圆润细滑,年轻的时候便可饮用。但又因为酒液颇具架构,在经过橡木桶的陈酿后,特林加岱拉葡萄酒也能得到不错的陈年潜力,发展出更复杂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