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中国人喝葡萄酒可能有以下原因: 1. 在中国,很少有人会独自饮酒,更多的人是和朋友,或者在聚会上和一群人一起喝酒。志趣相投的人往往会在一起喝酒。这样,人们会结交各种各类的人,这也是管理人脉的一种方式。 2. 很多中国人将葡萄酒视作一种潮流,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3.
2015年1月,中国企业家周云杰在波尔多丘-卡迪亚克(Cadillac Cotes de Bordeaux)购下了赫侬酒庄(Chateau Renon)。据《每日电讯》报导,这是中国投资者在波尔多购买的第100家酒庄。 中国是波尔多葡萄酒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
中国人最爱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而其中,又以拉菲最为中国人所知。
众所周知,香槟源自法国,法国人对香槟也十分喜爱。而实际上,尽管63%的尼日利亚人日平均消费还不到1美元,尼日利亚的香槟人均消费量却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香槟的原产国法国。
较之以几年前,目前在国内,消费红酒的人群已经大大扩展,在国内的一线城市,乃至二线城市,葡萄酒都已经成为很多寻常百姓家的常备之物。当然,中国的红酒普及度还远远比不上国外,在中国消费红酒的人群,基本上都是经济条件还不错的人,比如城市白领、企事业老板等等,消费的场所有餐厅、酒吧、酒店、会所、商超等。
目前,国内的高级品酒师并不多,还远远不能满足业内的需要。原因可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9800元的高价学费,对很多人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另一方面,全英文的教材和考试,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是的,了解波特酒是为英国人而酿造的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来自葡萄牙的波特酒大品牌都以英语来命名,例如泰勒公司(Taylors)、格兰姆(Graham)和道斯(Dows)等。要再深入研究,就得了解英葡两国的外交关系。
从OIV发布的2012葡萄酒消费量数据来看,由于2012年欧洲的葡萄酒产量减少,影响到了出口总量的比例分布;包括智利在内的几个新世界国家葡萄酒出口量份额有所上升。中国2012年的葡萄酒消费量较2011年增幅达到9%,有理由相信,智利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势必会上升。
人头马是法国的干邑白兰地品牌。
从法国带红酒回来,没人限量是两瓶750毫升的标准装红酒或者一个1.5升大瓶装,回到国内时无须在机场报关。若合家去法国旅游,可按人头累计购买。
德国葡萄酒出口协会主席皮特温特表示,在德国,葡萄酒每年人均消费25升,中国的葡萄酒人均消费仅1.25升;2007年德国葡萄酒出口中国60万升,2012年升至320万升。2013年,仅瓶装进口量就已达到340多万升。因此德国葡萄酒在中国还有庞大的市场空间。
中东地区因为大部分人都信仰伊斯兰教,所以禁止喝酒,不单单是香槟,所有的酒精饮料在中东地区都是禁止的。
中等酒体。
中国葡萄酒产区主要有8个,分别是胶东半岛产区、昌黎-怀来产区、东北产区、宁夏产区、新疆产区、甘肃威武产区、西南产区和清徐产区。在地理区域上,这8大产区大致还可以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片区。这三大片区葡萄酒产区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地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酿制出美酒佳酿。
中国广泛种植的酿酒葡萄中,以红葡萄品种为主,种植比例约占79%,白葡萄品种约占20%。为了适应葡萄酒国际化的潮流,尽快融入国际葡萄酒市场,中国葡萄酒业非常重视引进和推广世界优良的酿酒葡萄品种。
如果横向比较,赤霞珠在中国取得的成就确实远不及美国、智利等国家。不过如果纵向比较,尤其近十几年来,中国的赤霞珠较过去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不值得大书特书,也是值得欣慰和能够看到希望的。 波尔多已经证明,赤霞珠是一个好的葡萄品种,美国和智利的成功也证明赤霞珠并不专属于哪一个地方。
来自香槟贸易协会(Comite Champagne)的发言人蒂博麦鲁(Thibaut le Mailloux)否认了高酸度是香槟(Champagne)在中国市场曲高和寡的罪魁祸首这种说法,并强调欲打开香槟在中国的潜在市场,需走宣传、推广香槟文化之道。
据香槟酒协会驻中国办事处代表称,与全球火热的香槟市场相比,中国的香槟市场表现为消费者的饮用习惯所囿,依旧不温不火。香槟酒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香槟销售额同比增长5.5%,达到47.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48亿元),销售量同比增长2%,达到3.12亿瓶。
色泽靓丽、酸辣爽口的泡菜不仅是韩式料理的顶梁柱之一,也支撑着韩国人度过难熬的冬季。泡菜可以独自食用,但在冬天时,人们更倾向于把它放进锅里,加入年糕、拉面、培根、辣椒酱、芝士等食材或调味料,煮成一锅颜色鲜红的泡菜年糕火锅。
中国葡萄酒产区主要有8个,分别是胶东半岛产区、昌黎-怀来产区、东北产区、宁夏产区、新疆产区、甘肃武威产区、西南产区和清徐产区。 中国广泛种植的酿酒葡萄中,以红葡萄品种为主,种植比例约占79%,白葡萄品种约占20%。
膜拜酒(Cult Wine)最早指的是那些品质异常优秀、产量极为稀少的美国加州葡萄酒。膜拜酒大多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酿造,其酒庄生产规模小,酒价昂贵,动辄上千美元每瓶。
2015年4月,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的一项报告称,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为799,000公顷,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超过了法国。然而,中国酒业协会纠正道,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为13,000,000亩(867,000公顷),但只有10%为酿酒葡萄,剩下的都是食用葡萄。
法国人喝葡萄酒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都是采用高脚杯来饮用,不过对于饮用温度比较讲究,一般酒体轻盈的红葡萄酒最佳饮用温度是12摄氏度,而酒体适中/丰满的红葡萄酒最佳饮用温度是17-18摄氏度。
很多人都以为白酒的辣是因为它酒精度高,但其实是冤枉酒精了。纯酒精在味觉上应该是微甜,而不是辣。因此,白酒的辣味跟它的酒精度一点关系都没有。造成白酒带有辛辣感的真凶其实是醛类物质,其中成分最多的是乙醛。不过,不同香型的白酒,对口腔的刺激程度不一样,因此其产生的辣味也是不同的。
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一直都是美国葡萄酒业非常关注以及重视的亚洲市场之一,而且,从这两年来看,美国葡萄酒进入中国的市场步伐甚至开始加大。现在美国很多葡萄酒产区都会来到中国举办葡萄酒品鉴会,比如美国最为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之一的纳帕谷产区葡萄酒在中国内地就举办了多次品鉴活动。
中国葡萄酒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潜力大,增长快,现在真正消费葡萄酒的人群还非常小,一旦市场成熟,中国终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市场。
俄罗斯并不是葡萄酒产酒国,其气候条件不适合葡萄种植,所以俄罗斯几乎是不产葡萄酒的,中国从俄罗斯进口葡萄酒的可能性比较小,当然不排除俄罗斯人先从其他国家进口,然后再转卖给中国酒商的可能性。
中国葡萄酒进口量去年最多的是法国,其次是澳大利亚和西班牙。
世界上人均年葡萄酒消费量最多的国家梵蒂冈,这里的人民每年每人喝掉的葡萄酒达365杯(1杯为200毫升)
在中国,除了常见的一些国际葡萄品种,如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目前在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红葡萄品种)、梅洛(Merlot)、霞多丽(Chardonnay)等,还有许多并不十分常见的葡萄,如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t)、龙眼葡萄(Longyan或Dragon Eye
许多人认为伏特加酒精度远高于中国白酒,其实不然,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伏特加多是标准酒精含量40%,而中国白酒呢?举几个例子:红星二锅头 55%-60%不等,五粮液 35%-68%不等,茅台常见为53%。
中国广泛种植的酿酒葡萄中,以红葡萄品种为主,种植比例约占79%,白葡萄品种约占20%。为了适应葡萄酒国际化的潮流,尽快融入国际葡萄酒市场,中国葡萄酒业非常重视引进和推广世界优良的酿酒葡萄品种。
中国实行节俭政策之后,虽然初期葡萄酒消费偏紧,但是现在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越来越理性,正在走向大众化。在此之前,中国的葡萄酒消费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 用昂贵葡萄酒送礼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是中国人打通关系的途径之一。
中国葡萄酒自古有之,源远流长,伴随着历史朝代的更迭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春秋。据记载,中国的葡萄栽培及葡萄酒的生产最早始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的时候。
2014年,澳大利亚最大的葡萄酒集团富邑集团(Treasury Wine Estates)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发现其旗下品牌奔富(Penfolds)的中文译音Ben Fu品牌商标已被某中国商人抢注,随后富邑集团与该公司进行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官司,奔富仍未获得注册中文商标。
目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合作的国家葡萄酒品酒师职业资格认定共分三级品酒师、二级品酒师、一级品酒师。你可以从三级报考,掌握品酒的基本要领和知识。二级品酒师需要在三级基础上工作至少5年以上,而一级品酒师则需要在二级基础上积累4年工作经验。
据2015年前10个月的最新数据显示,新西兰是中国进口葡萄酒的第11大来源国,但是中国对新西兰葡萄酒的平均进价达到10.52美元(约68元人民币),是所有进口葡萄酒中均价最高的,比第二高的澳大利亚葡萄酒还高出约3美元。
关于中国哪个葡萄酒产区的产酒量最高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众说纷纭。不过中国主要有8个葡萄酒产区,分别是胶东半岛产区、昌黎-怀来产区、东北产区、宁夏产区、新疆产区、甘肃武威产区、西南产区和清徐产区。每个葡萄酒产区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地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酿制出美酒佳酿。
近年来,国产葡萄酒屡屡在国际葡萄酒大赛中崭露头角,逐渐进入消费者的视野。虽然国产葡萄酒工业化酿造仅有百余年的历史,但近几十年发展迅速。
中国是世界上葡萄种植面积第二大的国家,面积将近200万英亩(约为81万公顷),仅次于排名第一的西班牙,而且这些葡萄许多都是酿酒葡萄。
2015年4月,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的一项报告称,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为799,000公顷。然 而,中国酒业协会纠正道,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为13,000,000亩(867,000公顷),但只有10%为酿酒葡萄,剩下的都是食用葡萄。
2月过去了一半,我们度过了欢乐的元宵和情人节。然而,对于葡萄酒界来说,特别是中国的葡萄酒行业,我们刚刚损失了一位酿酒师先锋热拉尔高林(Gerard Colin)。高林先生于2月9日与世长辞,享年75岁。下面我们一起来简短回顾一下这位老人的葡萄酒人生。
外国人在饮用威士忌的时候,并不一定会搭配什么食物,很多外国人都喜欢细细品味威士忌的精妙风味,所以大都也选择纯饮的方式,或者只加入一点点纯净水。如果要搭配食物的话,可以选择的食物也非常多,从鱼子酱、龙虾到牛柳、牛骨髓都可以搭配。
为了适应葡萄酒国际化的潮流,尽快融入国际葡萄酒市场,中国葡萄酒业非常重视引进和推广世界优良的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 Cabernet Sauviignon)以超过2.3万公顷的栽培面积成为了中国栽种面积最大的引进品种。
如今,除法国之外,中国是马瑟兰种植最为广泛的国家。虽然马瑟兰在中国的种植比例很低,但有不少酒庄都表示出了对这个品种的兴趣。其近几年在国内外葡萄酒大赛上所获的奖项和良好的市场反馈,也证明这一品种在中国有着不错的发展潜力。
一、ISG 侍酒师初级认证(WINE FUNDAMENTALS Ⅰ):为刚入门的葡萄酒爱好者专门设计的课程,既适用于酒店餐饮服务行业的专业人士,也适用于业余爱好者。
葡萄酒什么时候进入中国市场,这个是非常难以确定的。现在很多人相信,葡萄酒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从那时候起葡萄酒就开始在中国扎根了,于是后来便有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千古名句。中国近代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以张裕葡萄酒厂的建立为开端。
中国是澳大利亚葡萄酒的主要进口国之一。虽然2014年时,由于当局加大了打击腐败的力度并施行紧缩政策,导致当年澳洲葡萄酒在中国市场遭遇了寒冬,但之 后市场已然回暖。
早前就有人做出这样的定论在中国广泛种植的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t)就是佳美娜的变种。瑞士科学家琼斯瓦伊拉蒙博士(Dr Jose Vouillamoz)通过DNA分析两个中国蛇龙珠样本,证明了它跟佳美娜是同一品种。如果这项推论是正确的,那么,中国的佳美娜产量已经堪比智利了。
德国中部莱茵产区主要种植白葡萄,其产量全区达到85%,是除摩泽尔(Mosel)产区之外白葡萄比例最高的一个产区。最主要的葡萄品种是雷司令(Riesling),其次是米勒-图高(Muller-Thurg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