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那些独具特色的酒瓶设计 2021年10月08日 10:49    红酒世界网

里奥哈(Rioja)葡萄酒酒瓶上的金丝网,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酒瓶上的特色浮雕,路易王妃水晶香槟( Champagne Louis Roederer Cristal)反常的透明、无碹底酒瓶,基安帝(Chianti)一些包裹着草编篮的大肚酒瓶......市面上的葡萄酒千千万万,总有一些葡萄酒的酒瓶设计不按套路出牌。这些设计难道只是为了让你在众多葡萄酒中多看它一眼吗?显然不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独特设计背后的小秘密吧!

无碹底的水晶香槟酒瓶(图片来源:www.louis-roederer.com) 

里奥哈葡萄酒的“金缕衣

在我们选购葡萄酒时,偶尔会看到一些葡萄酒的酒瓶上包裹着金丝网,仿佛给酒瓶穿上了一身“金缕衣”。这些“金缕衣”看起来华丽非凡,彷佛宣告着葡萄酒的高贵身份,但其实,它出现的初衷是为了防伪,而不仅仅是为了美观。

为葡萄酒穿上“金缕衣”的操作诞生于西班牙的里奥哈产区。1858年,西班牙的瑞格尔侯爵(Marques de Riscal)在里奥哈创办了与其贵族头衔同名的酒庄——瑞格尔侯爵酒庄(Marques de Riscal)。在创办酒庄之前,瑞格尔侯爵前往法国波尔多学习了葡萄酒酿造,并且在酒庄建立后,尝试使用一些法国传统酿造方法酿造里奥哈葡萄酒,例如用法国橡木桶陈年酒液。由此酿出的葡萄酒大获成功,并且获得了当时的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二世(Alfonso XII)的偏爱。一时间,瑞格尔侯爵酒庄的葡萄酒成为了热门的香饽饽,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不少仿冒品。为了防伪,酒庄在20世纪初开始使用金丝网包裹酒瓶,只要葡萄酒一开瓶,金丝网就会被破坏,这样一来,酒瓶就很难用于再次灌装。

裹有金丝网的瑞格尔侯爵酒庄葡萄酒(图片来源:www.marquesderiscal.com)

这一发明一出现,马上受到了许多出产高品质里奥哈葡萄酒的酒庄的推崇,他们纷纷使用这种金丝网来保护自家葡萄酒,这也是为什么在当时金丝网与高品质葡萄酒几乎是挂钩的。如今,高端葡萄酒大都有了更先进的防伪方法,金丝网已经失去了最初的防伪意义,但仍有一些酒庄选择在他们顶级酒款上使用它,这更像是对传统的尊重与延续。此外,金丝网的设计也走出了里奥哈,用在了其他国家和产区的一些葡萄酒身上,比如来自法国罗讷河谷(Rhone Valley)的吉佳乐世家拉慕林红葡萄酒(E. Guigal La Mouline, Cote Rotie, France),其酒瓶上便包裹了一层金丝网。

吉佳乐世家拉慕林红葡萄酒(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购买) 

基安帝葡萄酒的草编瓶(Chianti Fiasco)

传统的基安帝草编瓶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Fiasco”,其外形很有特色,顶部呈锥形,瓶身较大且呈球状,底部包裹着一层草编篮,有时候也被叫作“大肚瓶”。尽管这种酒瓶如今已经较为少见,但在历史上,它曾是基安帝葡萄酒的标志。

基安帝草编瓶的起源时期不可考,但是根据14世纪的文件记载,在当时,外部包裹着草编篮的大肚瓶在托斯卡纳(Tuscany)地区已经是常见的一种装酒容器。那时候的玻璃吹制技术还不成熟,将玻璃瓶底部吹制成球形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在外部包裹一层编织物则可以帮助瓶底部保持稳固并在运输过程中起到保护瓶身的作用。最初用于装酒的草编瓶形制并不统一,随着时间推移,酒瓶制作工艺不断提升,而且由于基安帝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用草编瓶运输葡萄酒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草编瓶的尺寸也逐步固定下来,形制也越来越统一,草编瓶也逐渐成为了基安帝葡萄酒的标志。 

图片来源:www.cantinasorelli.com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基安帝葡萄酒品质下跌,在国际上的名声受到了影响,草编瓶一度成为了低端基安帝葡萄酒的象征。19世纪70年代,为了避免草编瓶的外表让人误解其盛装的葡萄酒质量较差,这种瓶型也逐渐退出葡萄酒市场,经典基安帝葡萄酒协会(Consorzio Vino Chianti Classico)更是在20世纪80年代禁止了这种酒瓶在经典基安帝(Chianti Classico)产区的使用。如今,基安帝葡萄酒的生产商更多地使用国际知名的波尔多瓶盛装酒液,传统的草编瓶变得越来越少见。

教皇新堡的浮雕酒瓶

教皇新堡是法国罗讷河谷的知名产区,这里孕育的优质佳酿让人一品难忘。同时,这里用于盛装葡萄酒酒瓶也颇具辨识度,因为许多教皇新堡葡萄酒的酒瓶上都会有一个标志性的浮雕图案:以罗马教皇的三重冠与圣彼得(St. Peter)掌管的一对钥匙作为主图案,配上哥特体的“Chateauneuf-du-Pape Controle”字样。印有这一浮雕的酒瓶首创于1937年,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国际公认的教皇新堡葡萄酒的象征。

带有教皇新堡标志性浮雕的2015年奥杰教皇祈祷园教皇新堡红葡萄酒(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购买) 

独特的浮雕瓶不仅对教皇新堡葡萄酒的推广起到了很大作用,也彰显了其作为“教皇之酒”所享有的显赫历史地位:从14世纪初教皇克莱蒙五世(Pope Clement V)迁居阿维尼翁(Avignon)并在教皇新堡开展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开始,此后在阿维尼翁就职的历任教皇都大力支持这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不过,并非所有的教皇新堡葡萄酒酒瓶上都会出现这一浮雕,还有一些葡萄酒瓶身上使用的酒庄的特色浮雕或是不使用浮雕,比如教皇新堡名庄博卡斯特尔酒庄(Chateau de Beaucastel)的教皇新堡葡萄酒瓶身上浮雕便独具酒庄个性。

瓶身浮雕独具酒庄特色的博卡斯特尔酒庄致敬雅克佩兰教皇新堡红葡萄酒(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购买)

“防刺杀”的无碹底水晶香槟

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路易王妃水晶香槟,但是大多人可能都不了解它的瓶身的独特之处。市面上的大部分香槟瓶都有着很深的碹底(酒瓶底部的凹槽),这是因为碹底的存在有助于均匀分布香槟瓶内的气压,增强酒瓶的稳固性和抗压能力。同时,碹底也有助于降低长途运输过程中酒瓶受损的可能性。但路易王妃水晶香槟却是个例外,它是一款著名的“平底”香槟。

图片来源:www.louis-roederer.com

为什么路易王妃水晶香槟的瓶身如此独特?这还得从它的诞生说起。

路易王妃水晶香槟最初是专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Tsar Alexander II,1818年-1881年)定制的一款香槟。由于之前的历任沙皇都是被刺杀而亡,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生活中十分谨慎,在设计这款香槟的瓶身时,他要求香槟瓶身做成透明的,以方便辨认瓶内酒液是否被人投毒;同时,为了避免有人在瓶底的凹槽安放炸弹,酒瓶的碹底也被设计成了平底。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如此谨慎,亚历山大二世最后也没能逃脱被暗杀的命运。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沙皇统治结束,路易王妃决定仍继续酿造这款水晶香槟,沿用了其酒瓶设计,并于1945年正式将路易王妃水晶香槟投放于市场。之后,酒庄出产的其他水晶系列的香槟也都沿用了这一酒瓶设计。(文/Spencer)  

买一瓶尝尝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