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美侯产区(Pomerol)位于多尔多涅河(Dordogne)与艾尔河(Isle)交汇处,北临巴贝乐河,东接圣埃美隆产区(Saint-Emillion),西南方向是利布尔讷(Libourne)小镇。有关“Pomerol”的称呼,有人认为来源于拉丁语“Poma”,“Poma”也是法语“Pomme(苹果)”的词源,这种说法是有考据的,实际上波美侯在成为葡萄种植区前,是水果和谷类作物的杂种区。
如今作为波尔多面积最小的产酒区之一, 波美侯60%的葡萄酒出口到海外市场,包括德国、比荷卢三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加拿大、中国、韩国、英国、瑞士和美国等。波美侯葡萄酒既有勃艮第(Burgundy)葡萄酒的饱满,又有波尔多(Bordeaux)葡萄酒的精致韵味,它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与当地自然条件、酒庄对高品质始终如一的追求密不可分,也与世界各地美食家和酒评家的追捧有关。
1. 波美侯的历史发展
波美侯的葡萄酒历史可以追溯至罗马时期,最初是罗马人和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Hospitallers of St. John of Jerusalem,现今的马耳他骑士是其后嗣 )在波美侯地区种植葡萄树。这里是当时朝圣之路的必经之地,对那些长途跋涉的朝圣者来说,波美侯的美酒消除了旅途的劳累,给他们带了慰藉。中世纪时期,波美侯在骑士团的治理下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葡萄种植业。15、16世纪,葡萄园在历经英法百年战争和宗教战争的摧残后开始重建,在16和17世纪,荷兰的贸易商对波尔多葡萄酒贸易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迎合荷兰和英国市场的口味,白葡萄品种是波美侯产区主要作物。到18世纪中期,现代波美侯产区的面貌已初步成形,并开始迅速发展。
2. 土壤和气候
波美后产区种植面积约813公顷,占波尔多葡萄总面积的0.7%,葡萄品种中梅洛(Merlot)的种植面积最大。这里的葡萄园位于高地上,呈梯田状蔓延。葡萄园表层土壤为黏土、沙土和砾石的混合物,较深处是在当地被称作“crasse de fer”的土壤,富含铁元素,正是这种土壤赋予波美侯葡萄酒无与伦比的独特风味。小产区加上年产量控制,使得波美侯一瓶普通酒款也能卖出高价。
虽然波尔多整体上属海洋性气候,但波美侯距吉伦特河(Gironde)河口较远,相比梅多克(Medoc)地区,这里偏大陆性气候,葡萄生长期间日温差更大。但是收获期的降水也容易带来麻烦,尤其是酿酒师倾向于延长葡萄成熟期,这时候的降雨极易引起灰霉病。一些酒庄,比如柏图斯(Petrus),可以用塑料膜将葡萄园盖起来防止水流到根部,还可以用直升机在葡萄园上方盘旋来吹干水分,但不是每个酒庄都能用这种方式。
3. 葡萄品种和酒款特征
波美侯的法定葡萄品种是梅洛、品丽珠(Cabernet Franc)、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马尔贝克(Malbec),酿造酒款酒精度不低于10.5%,如果品质达不到标准,酒庄可能会贴上“波尔多”或“超级波尔多(Bordeaux Superier)”的酒标。20世纪末,很多酒庄为了迎合酒评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的口味,都采取一种“罗兰模式(Rolland style)”来酿酒——推迟葡萄的采收期,让果实过度成熟来提高酒精度,在发酵3-8周之后放入新橡木桶中熟化。这样酿出的酒款通常颜色深遂,带有成熟的李子风味,单宁感和酸度没有波尔多其他产区酒款那么突出。当然,不是所有酒庄会采用这种模式,比如追求活泼而又新鲜风格的柏图斯。
4. 波美侯没有分级体系
与波尔多其他产区不同的是,波美侯没有葡萄酒分级体系。1923年,波美侯从圣埃美隆(Saint-Emilion)分立出来并在1936年获得法定产区地位,但是直到20世纪下半叶才声名鹊起。波尔多其他产区分级制度多成形于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这是波美侯没有进入波尔多分级队伍的原因之一。
5. 莫意克家族(Moueix)
说到波美侯,就离不开柏图斯、卓龙(Chateau Trotanoy)等名庄以及背后的莫意克家族。让-皮埃尔莫意克(Jean-Pierre Moueix)和他的家族是将波美侯推上国际舞台的重要功臣。莫意克出生于法国中部科雷兹省(Correze),起初和家人搬到波尔多想做葡萄酒生意,但在发现波尔多市的市场已经饱和后,便搬到河对岸的利布尔纳开始做葡萄酒中间商。1945年,莫意克获得了柏图斯的独家专卖权。1953年到1959年间先后购买了卓龙酒庄、柏图斯之花(Chateau La Fleur-Petrus)和拉格酒庄(Chateau Lagrange)。1964年,莫意克已经掌握了柏图斯的大部分股份。1982年对莫意克和波美侯来说都是一个分水岭,美国的投资以及罗伯特·帕克的高度评价开始让波美侯葡萄酒在美国市场上站稳脚跟,逐渐成为各大拍卖会的新宠。(文/Rose)